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0-10-13浏览次数:1429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0832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一)学科简介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以食品原材料和食品作为研究对象,以工学、理学、农学作为主要科学基础,研究食品原材料和食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营养、品质、安全、工程化技术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一级学科。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食品原材料营养和品质控制的理论与技术,食品加工理论与工程化技术,食品加工、贮藏与流通过程中物理、化学、生物特性及其变化以及营养和安全控制的理论与技术,食品的感官科学与饮食文化,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理论和实践,食品风险预防与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新食品研发理论与技术等。

本学科于1985年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培养农产品贮藏加工硕士研究生,1993年获 “农产品贮藏加工”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 “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本学科下设3个学科方向:农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食品营养与安全和果蔬贮藏及物流工程,师资队伍整齐,科研力量雄厚,建设有“新疆果品精深加工与贮运保鲜技术研究中心”、“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学科构建了完备的人才培养层次和专业结构体系,在地区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生毕业后可到教学科研单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相关食品企业等部门工作,也可出国留学或在国内继续深造。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农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食品营养与安全和果蔬贮藏及物流工程领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品质控制及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

1应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进一步掌握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食品分析检验与质量安全控制的现代检测技术,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了解食品工业发展的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的能力、食品工程设计与质量安全控制的能力以及食品企业管理等工作能力,成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3)具有一定阅读本专业相关外文文献和论文写作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

1采用系统的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的培养方式。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主要包括6个环节:(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2)课程学习;(3)论文开题;(4) 中期考核;(5)论文研究;(6)论文答辩。

2论文工作时间(从开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时止)不得少于一年整。

3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必要时可配备一名副导师。副导师可由校内或校外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4导师应全面关注硕士研究生的成长,研究生入学后,应由导师或指导小组尽快制定出培养计划,并对其硕士论文作全面指导。在开展科研工作过程中,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或指导小组作阶段性报告,以便及时取得指导。研究生培养以立足本校为主,根据需要也可安排短期外出进修,或在外单位进行科研工作。如在外单位进行科研工作时,可由导师临时邀请该单位的专家进行指导,或合作培养,并督促检查硕士研究生的学业进展情况,对研究生进行学术道德规范、责任感、思想品质等方面的教育。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课程学习应在入学后一年内完成,其余两年时间主要用于论文工作。提前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论文工作且符合学院的相关规定者,可申请提前答辩,但最多只能提前1年;因特殊情况需延长学习年限者,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和相关部门批准,可适当延期,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为4年。修业年限期满,未毕业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五)学科方向

1农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

果蔬加工与综合利用:果蔬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制;功能性成分高效分离及应用研究;果蔬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形成机理及调控机制研究;葡萄酒品质形成及酿造技术研究。

畜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畜产品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及调控机制研究;加工方式对畜产品品质和风味的影响及控制技术;畜产品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粮油加工与综合利用:种仁油脂高效分离、蛋白及功能性多肽提取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发;食品品质形成机制研究及加工技术升级;杂粮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发。

2食品营养与安全

食品营养及功能性评价:食品营养组分吸收及代谢特性;加工方式对营养组分和风味的影响及有害物质形成机制的研究;食药用资源主要活性组分功能及安全性评价。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食品原料及加工过程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与非生物因子危害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食品生产安全风险评估与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

天然产物物质基础研究:研究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高效分离技术及功能性评价;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研究。

3果蔬贮藏及物流工程

果蔬采后生理及品质变化规律及调控技术研究:采用生理学知识和生物技术手段研究果蔬采收后生命活动和品质变化规律,阐明果蔬采后成熟衰老的根本原因,延缓果蔬采后的物质变化和衰老过程并进行科学调控。

果实采后病害发生机制及控制技术研究:主要从果蔬采后病害种类、病害发生原理及规律、环境条件对病害的影响及果实抗性应答机制、真菌毒素合成机制和病害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果蔬采后贮运及物流保鲜技术研发:绿色安全,节能环保的果蔬贮运及物流保鲜技术和保鲜剂的研究与开发。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必修环节设置

研究生学习实行学分制,本学科总学分要求不少于28学分,包括课程学习不少于21学分和必修环节7学分。必修环节设置包括文献阅读1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中期考核2学分、学术研讨与实践活动2学分四部分。

除外国语和政治理论课外,每16学时对应1个学分,每门课不超过3个学分。

1课程设置(≥21学分)

本学科课程学习的学分要求不少于21学分,课程学习要求在第1学年之内完成。

所有课程成绩70分以上(含70分)为及格(英语课程除外),不及格者需随低一年级学生重修或参加补考。在大学期间已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距现入学三年之内,英语六级达到426分的成绩单)的研究生可申请免修,但期末必须参加研究生处统一组织的外语水平考试方可取得外语课程学分(申请流程:个人撰写申请、导师预审、培养单位初审、本人持六级成绩单原件及复印件到研究生处复审并备案)。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至少补修2门本科生的主干课程,若本科阶段已修上述课程的可申请免修。补修课只记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公共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春季

考试

必修

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秋季

考试

3

硕士生第一外国语

120

4

秋季

考试

4

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

16

1

秋季

考查

学科

平台课

5

现代仪器分析

32

2

秋季

考查

至少选

4学分

6

食品物性学

32

2

秋季

考查

7

现代食品化学

32

2

秋季

考试

食品营养与安全方向课

8

食品免疫学技术

32

2

秋季

考查

至少选

4学分

9

食品安全研究方法及其进展

32

2

秋季

考查

10

食品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32

2

秋季

考查

农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方向课

11

现代食品科技与产业发展

32

2

秋季

考查

至少选

4学分

12

食品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32

2

秋季

考查

13

现代食品加工新技术

32

2

秋季

考查

果蔬贮藏及物流工程方向课

14

食品保藏原理

32

2

秋季

考查

至少选

4学分

15

果蔬贮藏运销技术进展

32

2

秋季

考查

16

果蔬贮藏及物流保鲜技术进展

32

2

秋季

考查

选修课

17

外教写作与口语

120

1

秋季

考试

 

至少选

5学分

18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32

2

秋季

考试

19

高级植物生理学

32

2

秋季

考查

20

分子生物学

32

2

秋季

考查

21

功能性食品研究进展

32

2

秋季

考查

22

畜产品加工技术

32

2

秋季

考查

23

葡萄酒品质形成与酿造技术研究进展

24

1.5

秋季

考查

24

葡萄酒产业动态与科技发展

24

1.5

秋季

考查

25

食品生物技术概论

16

1

秋季

考查

26

果蔬加工专题

16

1

秋季

考查

27

科技写作

16

1

秋季

考查

补修课

28

食品生物化学

50

3

秋季

考试

29

食品工程原理

80

4.5

秋季

考试

必修环节

30

文献阅读

1

考核

必修

31

开题报告

2

考核

32

中期考核

2

考核

33

学术研讨与实践活动

2

考核

注:专业方向课模块中,除本专业方向课必修外,其余课程可视为选修课。

不同专业方向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要求及说明:

1)课程学习目的在于加深和扩展学生在相应学科领域知识的深度和宽度,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发展潜力。各学科设置的课程体系要有足够的纵深度和宽广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

2)研究生课程学习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

1. 公共课由研究生处统一设课。其中政治理论课2门,硕士研究生第一外国语1门。

2. 硕士研究生必修课中专业课要求设置合理,以使学生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3. 选修课是为拓宽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领域,增加研究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和发展潜力设置的,给研究生在选课上更大灵活性和自由度,并以此促进学科的交叉和研究生个性发展。

3)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分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考查主要指课程论文、竞赛及各类设计等其他形式的考核。无论考试与考查,均可结合平时考勤、课堂小测试等综合评定给出成绩。

2培养环节(7学分)

1)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导师应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的要求,指导研究生做好培养计划的制定。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个人培养计划须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内完成,经导师同意,研究生秘书网上审核通过后执行。

课程学习计划(包括补修课程)为研究生第1学年应完成的课程和学分;论文研究计划是对论文各环节所作的具体安排,主要环节包括文献阅读与材料准备、论文开题、论文研究、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

2)文献阅读(1学分)

研究生在进行开题论证前至少应阅读100篇相关研究领域文献,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0%。至少应撰写4篇本学科读书报告,每篇读书报告不少于2000字。导师所在团队举办研讨会,以读书报告为汇报内容,最终将PPT和读书报告一起将给所在团队负责人。经导师审核签字后,交予所在学院研究生秘书,审核通过者获得1学分。

3)开题报告(2学分)

开题报告于第3学期初进行。论文开题报告是对研究生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论证逻辑进行审查,要求研究生对学位论文的选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等进行汇报,并提交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者获得2学分,具体的考核工作按照《新疆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实施方案》处理。

4)中期考核(2学分)

中期考核于第5学期初进行。论文中期考核是对研究生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进展的全面考核,要求研究生对入学以来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以及开展的论文研究工作进行汇报,并提交中期考核表。中期考核通过者获得2学分,具体的考核工作按照《新疆农业大学关于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修订)》执行。

5)学术研讨与实践活动(2学分)

1. 参加校级学术活动6次以上或者院级学术活动10次以上(研究生参加的学术活动包括校内各院系组织的学术讲座,也可以是参加各类学术会议。鼓励和支持导师带领学生参加校外的学术会议和专业访学);

2. 在学院(系)或一级学科范围内做学术报告1次(每个学生至少在学科范围内开展一次读书报告或研究进展报告);

3. 参加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或社会实践。

每次学术活动后,需填写学术活动登记表,由学科研究生秘书具体负责考核,定期进行检查;实践活动计划由导师与研究生本人共同拟定,导师签字后执行,实践结束后,研究生须提交一份书面报告,同时填写新疆农业大学研究生实践活动考核表(以下简称考核表),由导师和学位点对其工作效果和工作态度进行考核认定。

在网上提交毕业答辩申请之前,研究生需将活动登记表、考核表交予导师审核签字,然后提交到所在学院,由研究生秘书将其信息录入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合格者将获得2学分。

(七)学位论文

1规范性要求

1)选题要求

论文选题必须来源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相关学科方向的理论、方法或技术问题,而且要求能够体现研究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定的科学问题或实际应用问题。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工作量,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其研究成果要在基础理论或技术上有所突破,或具有一定的生产实际应用价值。具体可选取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学科方向的以下方面进行:基础理论和方法;新品种、新产品、新工艺等的研制和开发;技术开发与改造;实际问题的机理研究等。

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应符合研究生本人所在学院的基本要求,必须由导师审核同意并经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专家评审通过,而且学位论文是系统而完整的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与总结。研究生必须在开题报告评审会上阐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预期成果、特色与创新,研究工作的可行性和研究基础,研究工作的总体安排与具体进度以及经费预算等。

2)形式要求

论文形式必须为科学研究类。

3)内容要求

论文一般应包括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符号说明、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等部分,学位论文中的计量单位、图表、公式、缩略词、符号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成果、学术观点、实验方法时,必须注明出处;论文中他人的贡献必须明确说明,并给以恰当的致谢。

4)撰写要求

《新疆农业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印制要求和书写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15和《量和单位(系列国家标准)》等为准。正文字数一般不少于3.0万字,其中本人的研究工作要占篇幅的70%以上,综述以及引言的原理方法叙述等部分不能超过30%的篇幅。参考文献不得少于8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得少于25%

2质量要求

1)选题必须来源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各学科方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工作量,具有一定的理论或实践指导意义。

2)论文工作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符合科技论文撰写规范。

3)论文的正文应综合应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些方面提出独立见解或有所创新,或具有一定的生产实际应用价值,应能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及解决本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论文重复率检测总复制比不得高于25%,具体检测及处理办法以《新疆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重复率检测及处理办法》为准。

3评审与答辩

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研究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定的科学问题或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论文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实用性。

论文应至少有3名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相关专家评阅,若被学校抽查上,其1本论文由研究生处学位办负责送审,其余2本由学院负责送审;未被抽查上的,其论文送审由学院或者导师安排(疆外专家、疆内校外专家和校内专家各1位)。

论文答辩委员会应由5-7位专家组成,其中外单位专家不少于2人。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本人研究生所在答辩组答辩委员会成员。

<!--[if !supportLists]-->(八)<!--[endif]-->学位申请

学位申请者在完成本学科的培养计划,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满足学位申请条件,可以申请硕士学位。学位申请具体条件按照本学位点《学位授予标准》规定执行。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位课程学分以及培养环节要求,并完成学位论文的硕士研究生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答辩通过且同时符合该学位点学位授予条件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批准后,可以获得硕士毕业证及农学硕士学位证。若只通过学位论文答辩,但未达到该学位点学位授予条件者,只能获得硕士毕业证。若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经学校批准后,可获得硕士结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