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专题
您现在的位置:
党史故事会 | 中共一大背后的故事
发布人:       来源:咸阳党史网      发布时间:2021-04-22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鉴于当时党员人数少、地方组织尚不健全,决定暂不成立中央委员会,先建立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这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同时改变了中国未来一个世纪的发展道路。

这幢具有上海地方风格的石库门楼房,是当时上海代表李汉俊和他哥哥的寓所。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楼下一间18平方米的客厅内召开。来自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及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等13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国际的两名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

当时的中国,风雨如磐,列强蹂躏。然而,却有这样的一批年轻人承担起了国家的兴亡之责。在上海、北京、湖南等地,他们以“老西”相称(英语里共产党的简称CP)。在他们的书信中,出现了“00000”——这不是密码,而代表“共产主义者”。

重读这一段历史,《共产党宣言》那振聋发聩的开篇之句响彻耳边——“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已经在这里徘徊。

历史在这里交汇,这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记忆……岁月在这里并不苍老,历史在这里永远年轻!

中共一大召开的背后也有许多鲜为人所知的故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南陈”与“北李”


这是一个饶有意味的现象:共产党的早期创建者们,大都出生于殷实之家,不是豪门巨富也绝非贫穷子弟,他们都有自幼受传统教育的较好家境,陈独秀如此,李大钊亦然。

精神的纯度和人格的高度——我们完全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来评价李大钊。他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被人视为中国第一篇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文章;而陈独秀更是了得——早在1920年,便在自己的住宅里,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之后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改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同样是成立于其宅内。正因为如此,他总被大家习惯地称为老先生、老头子,甚至在党的会议上记录陈独秀讲话,也只写一个“老”字。

有一首当时在青年中流传的小诗证实他们的名望:“南陈北李,两大星辰,漫漫长夜,吾辈仰承”。

然而,在那个开天辟地的日子,偏偏最该到会的李大钊和陈独秀却都没有出现在那座石库门房子里,留下了“一南一北,双双缺席”的遗憾。“南陈”,当时在割据的广东政府当教育委员会的委员长,忙于公务,只能派代表与会;“北李”则因率领师生向政府请愿要求增拨教育经费,遭反动军警殴打受伤也没能出席。直到1927年4月27日,“五大”在武汉召开,次日,张国焘用颤抖的语调宣布一个噩耗:李大钊惨遭军阀杀害。举座皆惊,默哀遥祭。


一大游船上摆着麻将牌


党的一大会议由于7月30日受到法国巡捕搜查,转在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进行。会议先后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为了防范意外,游船的桌子上摆着麻将牌。只要湖面上有一艘汽艇向游船疾驰而来,大家便藏起文件,装扮成游客,开始搓起桌上的麻将牌。


鲜为人知的女“后勤部长”

一大召开,会场布置、代表吃住、望风预警这些工作是谁在做呢?全由一位女性负责,她就是李达的妻子王会悟。会议在上海召开期间,代表们在“博文女校”的吃住全部由王会悟负责。会议遭到破坏后,有人提议转移到杭州,但王会悟认为,杭州官商云集,十分危险,建议去她的家乡嘉兴南湖,那里离上海较近也相对安全。会议转移到南湖后,代表的接送、南湖游船的租赁也都由王会悟承担。可以说,一大的成功召开,王会悟这位“后勤部长”功不可没,虽然她当时只是一名女青年团员。后人评价她是“开天辟地一女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