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专题
您现在的位置:
党史英雄故事会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发布人:       来源:学习强国      发布时间:2021-04-22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习近平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

盼归来,

此水此山此地。

百姓谁不爱好官?

把泪焦桐成雨。

生也沙丘,

死也沙丘,

父老生死系。

暮雪朝霜,

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

思君夜夜,

肝胆长如洗。

路漫漫其修远矣,

两袖清风来去。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遂了平生意。

绿我涓滴,

会它千顷澄碧。

......

焦裕禄纪念园展厅。一把藤椅,静静地立在一张破旧的办公桌前。

藤椅右手,一个大洞无声地诉说着50多年前撼人心魄的一幕:肝疼袭来时,焦裕禄就用茶缸靠在藤椅上,紧紧地顶在痛处。日久,藤椅被硬生生顶出一个大洞。就是这把藤椅,陪伴了焦裕禄400多个日夜,成为他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历史见证。

1962年冬天,焦裕禄病躯担重荷,就任兰考县委书记。他带领群众查风口、探流沙、找水道、治盐碱……

1963年9月,焦裕禄的肝病已经很严重了。“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椅靠上。同志们问起来,他才说他对肝痛采取了一种压迫止痛法。”焦裕禄纪念园讲解员谢洁说。

1966年2月1日,河南省委追认焦裕禄同志为革命烈士。1966年2月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发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2月7日,长篇通讯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全文发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第一次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的高潮。

同志们和家人都劝他注意休息,要他好好疗养一下,他却总是笑着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它,它就不欺侮你了。”

心中激荡着理想和信仰,生死便显得不再那么重要。在这把藤椅上,焦裕禄写下了生命中最后一篇文章《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提纲。

既已出发,何惧倒下?在兰考的日子里,焦裕禄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是来工作的,我不是来休息的。”

2009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焦裕禄纪念馆并会见了焦裕禄亲属。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焦裕禄精神进行了精确概括:“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习近平同志在《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的前面,特意写下一段简短优美的小序:“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通过这个小序,我们直接感受到作者写作此词的时间、环境和缘由。这里提到的《人民呼唤焦裕禄》,是穆青、冯健、周原3位当年采写焦裕禄事迹的老记者重访兰考之后发表的一篇力作,其中有绵绵的思念,有热切的呼唤,也有深沉的忧思。文章发表当时就牵动了千万读者的心弦。“中夜”即夜半,“霁月”指雨过天晴时的皎洁明月,也常常用作人品高洁的象征。习近平同志用“霁月如银,文思萦系”8个字,凝练地勾勒出了彼时彼刻的环境、心境、情境,从而引导读者提前进入词作明净、深沉、宏阔的独特意境。

50多年过去了,人们在回忆到焦裕禄的时候仍能感受到信仰的崇高、精神的伟力,焦裕禄不朽的身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伟大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



友情链接: